蓝桥杯C常用算法

精度处理

例如:我们想要程序判别 0.1+0.2 == 0.3

1.比较法

取等式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某一个特别小的数,若差值小于特别小的数则条件成立,反之。

1
2
3
4
if( fabs(0.2 + 0.1 - 0.3) <= 1E-10 ) // 一般1的负10次方够用了
cout << "true" << endl;
else
cout << "false" << endl;

2.整型比较

由于计算机对于整形的运算绝对精准,所以把浮点运算化整形运算的做法是我们常用的。 将等式两边分别乘以10

1
2
3
4
if(1 + 2 == 3)
cout << "true" << endl;
else
cout << "false" << endl;

最大公约数&最小公倍数

最大公约数

1.短除法

1
2
3
4
5
6
7
/**短除法*/
int enum_max_common_divisor(int a, int b)// 大的值为b,枚举法
{
for(int i = a; i >= 1; i--) // 当两个数互质时,则最大公约数为I
if(a % i == 0 && b % i == 0)
return i;
}

2.辗转相除法

1
2
3
4
5
6
/**辗转相除法*/ 
int max_common_divisor(int a, int b)// 递归辗转除法,优点:a,b可以任意值输入
{
if(a == 0) return b;
return max_common_divisor(b % a, a);
}

最小公倍数

最小公倍数 = a*b /最大公约数

1
2
3
4
5
6
/*最小公倍数= a*b /最大公约数 
a= ka*i b= kb*i a*b = ka*kb*i*i */
int min_common_multiple(int a, int b)
{
return a * b / max_common_divisor(a, b);
}

递归

递归的特点:

  1. 递归就是方法里调用自身。

  2. 在使用递增归策略时,必须有一个明确的递归结束条件,称为递归出口。

  3. 递归算法解题通常显得很简洁,但递归算法解题的运行效率较低。所以一般不提倡用递归算法设计程序。

  4. 在递归调用的过程当中系统为每一层的返回点、局部量等开辟了栈来存储。递归次数过多容易造成栈溢出等,所以一般不提倡用递归算法设计程序。

    构造递归主要是构造出口(output)和移动变量(moveParameter)。

例子 1.斐波纳契数列(Fibonacci Sequence) 在数学上,斐波纳契数列以如下被以递归的方法定义:F1=1,F2=1,Fn=F(n-1)+F(n-2)(n>2,n∈N*))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int fib(int index)
{
if (index == 1 || index == 2)// 出口
{
return 1;
}
else
{
return fib(index - 1) + fib(index - 2);
}
}

2.N的阶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int factorial(int index)
{
if(index == 1)
{
return 1;
}
else
{
return factorial(index - 1) * index;
}
}

递归算法转换成为非递归算法

将递归算法转换为非递归算法有两种方法,一种是直接求值,不需要回溯;另一种是不能直接求值,需要回溯。前者使用一些变量保存中间结果,称为直接转换法;后者使用栈保存中间结果,称为间接转换法,下面主要介绍直接转换法。 直接转换法通常用来消除尾递归和单向递归,将递归结构用循环结构来替代。尾递归是指在递归算法中,递归调用语句只有一个,而且是处在算法的最后。例如求阶乘的递归算法:

1
2
3
4
5
6
7
long fact(int n)
  {
  if (n == 0)
  return 1;
  else
  return n * fact(n - 1);
  }

当递归调用返回时,是返回到上一层递归调用的下一条语句,而这个返回位置正好是算法的结束处,所以,不必利用栈来保存返回信息。对于尾递归形式的递归算法,可以利用循环结构来替代。例如求阶乘的递归算法可以写成如下循环结构的非递归算法:

1
2
3
4
5
6
7
long fact(int n)
{
  int s = 1;
  for (int i = 1; i < n; i++)
  s = s * i; // 用s保存中间结果
  return s;
  }

单向递归是指递归算法中虽然有多处递归调用语句,但各递归调用语句的参数之间没有关系,并且这些递归调用语句都处在递归算法的最后。显然,尾递归是单向递归的特例。例如求斐波那契数列的递归算法如下:

1
2
3
4
5
6
7
int f(int n)
 {
  if (n ==1 || n == 0)
  return 1;
  else
  return f(n - 1) + f( n-2 );
  }

对于单向递归,可以设置一些变量保存中间结构,将递归结构用循环结构来替代。例如求斐波那契数列的算 法中用s1和s2保存中间的计算结果,非递归函数如下:

1
2
3
4
5
6
7
8
9
10
int f(int n)
{
  int a[n + 2];
a[1] = 1, a[2] = 1;
  for(i=3;i <= n; i++)
{
a[i] = a[i - 1] + a[i - 2];
}
  return a[n];
}

递归经典竞赛应用

李白打酒

1
2
3
4
5
6
7
8
9
话说大诗人李白,一生好饮。幸好他从不开车。

一天,他提着酒壶,从家里出来,酒壶中有酒2斗。他边走边唱:

逢店加一倍,遇花喝一斗。

这一路上,他一共遇到店5次,遇到花10次,已知最后一次遇到的是花,他正好把酒喝光了。

请你计算李白遇到店和花的次序,可以把遇店记为a,遇花记为b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int total = 0;  
int a(int s, int f, int d)
{
if(s > 0) // 当店大于0,就行搜索
a(s - 1, f, d * 2); // return a(s-1,f,d*2);
if(f > 1) // 花大于1,进行搜索
a(s, f - 1, d - 1);

if(s == 0 && f == 1 && d == 1) // 保证最后一次遇见的是花 此时还剩下1斗酒
total++;

return total;
}
int main()
{
printf("%d", a(5, 10, 2)); // 初始化为最初有 5个店 10个花 2斗酒
return 0;
}

第39级台阶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#include <iostream>
#include <cstdio>
#include <cstdlib>
#include <cmath>
#include <algorithm>

#define LEFT false
#define RIGHT true

using namespace std;

static int total;
void f(int step, bool flag)
{
if(step > 39)// 出口
return ;
if(flag == RIGHT && step == 39)// 判断条件是否符合
{
total++;
return;
}
f(step + 1, !flag);// 遍历迈一步的方式
f(step + 2, !flag);// 遍历迈两步的方式
}

int main()
{
f(1, LEFT); //第一步迈一步
f(2, LEFT);//第一步迈两步
cout << total;
return 0;
}

返回累加性解法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#define LEFT false
#define RIGHT true

static int total;

long f(int step, bool flag)
{
if(step == 1)// 判断第一步左脚是一步
{
if(flag == RIGHT)
return 1;
else
return 0;
}
else if(step == 2)// 判断第一步左脚是两步,必定最后一步为右脚
{
return 1;
}
if(flag == RIGHT && step == 0)
{
return 1;
}
else if(step <= 0)
{
return 0;
}

return f2(step - 1, !flag) + f2(step -2, !flag);
}

int main()
{
cout<<f(39,LEFT)<<endl;
cout<<total;
return 0;
}

DFS

回溯型DFS

字符串全排列

DFS构建步骤

  1. 设定step出口变量,在出口处拦截适宜的数据;
  2. 构造原数据数组old && 移动数据数组a[];
  3. for循环处对数据进行排列置换
  4. for循环步骤 :判断使用标志位i下标的数据为未被使用,条件成立->置该数组下标使用标志->置换数据a[step] = old[i],注意前者是出口移动变量,后者是i变量->递归dfs(step+1),使函数步移->回溯,置该标志位数组下标未使用标志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#define ARRAY_LENGTH 4
#define NOT_USED 0
#define USED 1

char old[ARRAY_LENGTH] = {'a', 'b', 'c', 'd'};
char a[ARRAY_LENGTH];
int useFlag[ARRAY_LENGTH];

void dfs(int step)
{
if(step >= ARRAY_LENGTH) // 出口,过滤数据找出结果
{
for(int i = 0; i < ARRAY_LENGTH; i++)
{
cout << a[i] << " ";
}
cout << endl;
return ;
}
for(int i = 0; i < ARRAY_LENGTH; i++)
{
if( useFlag[i] == NOT_USED) // 判断该下标的标志位是否被使用
{
useFlag[i] = USED; // 置使用标志
a[step] = old[i]; // 置换数据,排列数组
dfs(step + 1); // 递归
useFlag[i] = NOT_USED; // 回溯
}
}
}

int main(void)
{
memset(useFlag, NOT_USED, sizeof(useFlag));
dfs(0);
return 0;
}

从for循环角度理解不回溯型DFS

1
2
3
4
小明与其他3人玩牌。
一副扑克牌(去掉大小王牌,共52张),均匀发给4个人,每个人13张。
这时,小明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问题:
如果不考虑花色,只考虑点数,也不考虑自己得到的牌的先后顺序,自己手里能拿到的初始牌型组合一共有多少种呢?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int main()
{
int sum = 0;
int total = 0;
int a[14];
for (a[1] = 0; a[1] <= 4; a[1]++) //1
for (a[2] = 0; a[2] <= 4; a[2]++) //2
for (a[3] = 0; a[3] <= 4; a[3]++) //3
for (a[4] = 0; a[4] <= 4; a[4]++) //4
for (a[5] = 0; a[5] <= 4; a[5]++) //5
for (a[6] = 0; a[6] <= 4; a[6]++) //6
for (a[7] = 0; a[7] <= 4; a[7]++) //7
for (a[8] = 0; a[8] <= 4; a[8]++) //8
for (a[9] = 0; a[9] <= 4; a[9]++) //9
for (a[10] = 0; a[10] <= 4; a[10]++) //10
for (a[11] = 0; a[11] <= 4; a[11]++) //11
for (a[12] = 0; a[12] <= 4; a[12]++) //12
for (a[13] = 0; a[13] <= 4; a[13]++) //13
{
for (int i = 1; i <= 13; i++)
{
sum += a[i];
}
if (sum == 13)
{
total++;
}
sum = 0;
}

cout << total;

return 0;
}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/**
parameter: n:步移 ; cartNum:手上的牌数量 ; 这两个变量为控制出口变量。
*/
void dfs(int n, int cartNum)
{

if(n > 14) // 出口1:抽牌的次数(13次)越界 相当于for循环阶数:13阶
{
return;
}

if (cartNum >= 13) // 出口2:牌数量越界
{
if (cartNum == 13) // 截取条件成立的结果
sum++;
return;
}
else // 相当于for循环中的条件int a=0~a<=4;
{
dfs(n + 1, cartNum+1); // 有一张该类的牌
dfs(n + 1, cartNum+2); // 有两张该类的牌
dfs(n + 1, cartNum+3); // 有三张该类的牌
dfs(n + 1, cartNum+4); // 有四张该类的牌
}

}

竞赛应用

带分数

1
2
3
4
5
6
7
100 可以表示为带分数的形式:100 = 3 + 69258 / 714

还可以表示为:100 = 82 + 3546 / 197

注意特征:带分数中,数字1~9分别出现且只出现一次(不包含0)。

类似这样的带分数,10011 种表示法。

题目要求: 从标准输入读入一个正整数N (N<1000*1000) 程序输出该数字用数码1~9不重复不遗漏地组成带分数表示的全部种数。 注意:不要求输出每个表示,只统计有多少表示法!

例如: 用户输入: 100 程序输出: 11

再例如: 用户输入: 105 程序输出: 6

资源约定: 峰值内存消耗 < 64M CPU消耗 < 3000ms

请严格按要求输出,不要画蛇添足地打印类似:“请您输入…” 的多余内容。

所有代码放在同一个源文件中,调试通过后,拷贝提交该源码。

注意: main函数需要返回0 注意: 只使用ANSI C/ANSI C++ 标准,不要调用依赖于编译环境或操作系统的特殊函数。 注意: 所有依赖的函数必须明确地在源文件中 #include , 不能通过工程设置而省略常用头文件。

提交时,注意选择所期望的编译器类型。

**dfs N=A+B/C⇨B=(N-A)*C。根据公式,只需要求A和C就可以进行判断了。A的范围是1-N,但是这些数中有很多是无用的(如:11,101……)。我们只选有用的数,用vis数组标记1-9中已经用过的数字,避免做不必要的搜索。**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45
46
47
48
49
50
51
52
53
54
55
56
57
58
59
60
61
62
63
64
65
66
67
68
69
70
71
72
73
74
75
76
77
78
79
80
81
82
83
84
85
86
87
88
89
90
91
92
93
94
95
96
97
98
99
100
#include <iostream>
using namespace std;
#include <algorithm>
#include <cstdio>
#include <cstdlib>
#include <cstring>

int ans = 0; //
bool vis[10];
int n;
int A = 0, C = 0;
int lenN;
int ALEN = 0, CLEN = 0;
bool judge()
{
bool vistemp[10];
memcpy(vistemp, vis, sizeof(vis));
int t = (n - A) * C;
int BLEN = 0;
while (t)
{
if (vistemp[t % 10])
return false;
vistemp[t % 10] = 1;
BLEN++;
t /= 10;
}
return BLEN + ALEN + CLEN == 9;
}

void dfs(int flag)
{
if (flag == 2)
{
if (judge())
ans++;
return;
}
for (int i = 1; i <= 9; i++)
{
if (vis[i])
continue;
vis[i] = 1;
if (flag == 1)
{
A *= 10;
A += i;
ALEN += 1;
if (A <= n)
{
dfs(1);
dfs(3);
ALEN -= 1;
A /= 10;
}
else if (A > n)
{
ALEN -= 1;
A /= 10;
vis[i] = 0;
break;
}
}
else if (flag == 3)
{
if (CLEN < (9 - ALEN) / 2)
{
C *= 10;
C += i;
CLEN++;
dfs(2);
dfs(3);
C /= 10;
CLEN--;
}
else
{
vis[i] = 0;
break;
}
}
vis[i] = 0;
}
}
int main()
{
cin >> n;
int temp = n;
lenN = 0;
while (temp)
{
lenN++;
temp /= 10;
}
memset(vis, 0, sizeof(vis));
vis[0] = 1;
dfs(1);
cout << ans << endl;
return 0;
}

地宫取宝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X 国王有一个地宫宝库。是 n x m 个格子的矩阵。每个格子放一件宝贝。每个宝贝贴着价值标签。

地宫的入口在左上角,出口在右下角。

小明被带到地宫的入口,国王要求他只能向右或向下行走。

走过某个格子时,如果那个格子中的宝贝价值比小明手中任意宝贝价值都大,小明就可以拿起它(当然,也可以不拿)。

当小明走到出口时,如果他手中的宝贝恰好是k件,则这些宝贝就可以送给小明。

请你帮小明算一算,在给定的局面下,他有多少种不同的行动方案能获得这k件宝贝。

【数据格式】

1
2
3
4
5
6
输入一行3个整数,用空格分开:n m k (1<=n,m<=50, 1<=k<=12)

接下来有 n 行数据,每行有 m 个整数 Ci (0<=Ci<=12)代表这个格子上的宝物的价值

要求输出一个整数,表示正好取k个宝贝的行动方案数。
该数字可能很大,输出它对 1000000007 取模的结果。

例如,输入: 2 2 2 1 2 2 1 程序应该输出: 2

再例如,输入: 2 3 2 1 2 3 2 1 5 程序应该输出: 14

资源约定: 峰值内存消耗 < 256M CPU消耗 < 1000ms

请严格按要求输出,不要画蛇添足地打印类似:“请您输入…” 的多余内容。

所有代码放在同一个源文件中,调试通过后,拷贝提交该源码。

注意: main函数需要返回0 注意: 只使用ANSI C/ANSI C++ 标准,不要调用依赖于编译环境或操作系统的特殊函数。 注意: 所有依赖的函数必须明确地在源文件中 #include , 不能通过工程设置而省略常用头文件。

提交时,注意选择所期望的编译器类型。

4维的记忆化DFS,题目要求只能下或右走,从左上角走到右下角,记录下每个坐标下的数量和最大宝贝价值下的走的情况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45
46
47
48
49
50
51
52
53
54
55
56
57
58
59
60
61
62
63
64
65
66
67
68
69
#include <stdio.h>
#include <string.h>
#include <string>
#include <algorithm>
#include <math.h>
#include <iostream>
#include <time.h>

#define mod 1000000007
using namespace std;

int n, m, k;
int c[55][55];
int dp[55][55][101][15];
int dfs(int x, int y, int mun, int v) //x,y表示坐标,mun表示手中宝贝的数量,V表示手中的最大宝贝的价值
{
if (dp[x][y][mun][v] != -1) //记录了经过 此坐标此数量此价值下的所有走法,
return dp[x][y][mun][v]; //所以直接返回,后面的无需走了

if (x == n - 1 && y == m - 1)
{
if (mun == k || (mun == k - 1 && c[x][y] > v)) //符合要求的算一种
return dp[x][y][mun][v] = 1;
else
{
return dp[x][y][mun][v] = 0; //不符合
}
}

int t = 0;

if (y + 1 < m))//x<n-1
{
if (c[x][y] > v) //选择拿起宝贝
{
t = (t + dfs(x, y + 1, mun + 1, c[x][y])) % mod;
}

t = (t + dfs(x, y + 1, mun, v)) % mod; //选择不拿
}

if (x + 1 < n) //x<n-1
{
if (c[x][y] > v)
{
t = (t + dfs(x + 1, y, mun + 1, c[x][y])) % mod;
}

t = (t + dfs(x + 1, y, mun, v)) % mod;
}

return dp[x][y][mun][v] = t % mod; //由右和下返回的值记录于此坐标下,下次路过此时
//不再递归
}
int main()
{
memset(dp, -1, sizeof(dp)); //标志
scanf("%d%d%d", &n, &m, &k);

for (int i = 0; i < n; i++)
for (int j = 0; j < m; j++)
{
scanf("%d", &c[i][j]);
c[i][j]++; //为什么加1,因为有的宝贝价值问0,会出现比较错误
}

printf("%d\n", dfs(0, 0, 0, 0));
return 0;
}

贪心算法与分治策略

贪心算法

严格来说,贪心算法并不是某些有明确指向的算法,而是代指一类算法思想。在有多种决策可选时,我们会选择一个最优的策略,即所谓的贪心算法。

举一个简单的例子,田忌赛马。在对方出上等马时,我们没有任何一匹马能赢这一局,既然注定时输,那么我们希望尽量减少我们的损失。何为损失?我们每一局都会用掉一匹马,那么对于必输的局,显然用掉最弱的马是最好的。这里就可以归类出两个名词:

  1. 局部目标:在贪心问题中,总归有一个局部的目标。例如在上述场景里,我们希望减少这一轮的损失。这就是一个局部目标。和局部目标对应的是全局目标,全局上来说我们当然希望最终能赢得比赛。
  2. 策略:在这个局部场景中,我们可以有多种可用的决策,例如我们可以挑选任意一匹马应战。

实际上,很多问题都可以拆解为若干个局部问题和局部策略。如果这一类问题满足:

  1. 局部问题存在最优解。
  2. 局部问题最优可以保证全局问题最优。

那么这个问题就可以通过贪心算法解决。

小技巧:局部问题又称为子问题,很多复杂的原始问题都可以拆解成若干个子问题构成,例如一盘围棋就可以拆解为每次双方执子的小问题。在不同的情景下,子问题的性质是不一样的,对应的解决办法也不一样。例如:

  • 子问题最优则原始问题最优——贪心算法或者动态规划算法。
  • 子问题最优则原始问题最优,且子问题互相独立——分治算法。
  • 子问题最优不能推导出原始问题最优——暴力搜索等。

简单来说,** 贪心算法采用贪心的策略,保证每次操作都是局部最优的,从而使最后得到的一个结果是_全局最优_的。**

贪心算法举例:

问题:

有一群孩子和一堆饼干,每个孩子有一个饥饿度,每个饼干都有一个大小。每个孩子只能吃最多一个饼干,且只有饼干的大小大于孩子的饥饿度时,这个孩子才能吃饱。求解最多有多少孩子可以吃饱。

输入输出样例:

输入两个数组,分别代表孩子的饥饿度和饼干的大小。输出最多有多少孩子可以吃饱的数量。

1
2
Input:[1, 2], [1, 2, 3]
Output:2

** 题解:**

原始问题可以划分为给每个孩子分配饼干,即子问题。这里子问题的最优解就是用最小的饼干满足当前孩子。

** 代码:**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int findContentChildren(vector<int>& g, vector<int>& s) 
{
sort(g.begin(), g.end());
sort(s.begin(), s.end());

int l_g = g.size();
int l_s = s.size();
int child = 0, cookie = 0;

while (child < l_g && cookie < l_s)
{
if (g[child] <= s[cookie])
{
child++;
cookie++;
} else{
cookie++;
}
}
return child;
}

分治策略

复杂的原始问题可能可以拆分成若干个子问题,如果子问题之间互相独立(一个子问题的计算结果不依赖于其他子问题),那么原始问题可以被分治法解决。

单提概念不太容易理解,我们考虑一个具体的场景。假设我们要生产 1000 件衣服,每条流水线每分钟可以生产 1 件衣服。那么如果我们有两条流水线,就可以把原始问题拆解为两个生产 500 件衣服的子问题,总生产那时间也就减少为原来的一半。

生产衣服举例

所以原始问题是生产 1000 件衣服,子问题是两个生产 500 件衣服。子问题各自占用不同的流水线,所以他们互相是独立的,因此这是一个分治的思想。

分治算法的作用:

  • 简化思维逻辑:在很多情况下,原始问题是非常复杂的,例如排序问题。假设原始我们需要考虑对 1000 个数进行排序,那么利用分治思想我们可以分别对左右的 500 个数进行排序,然后考虑合并两个有序数组。当然,排序 500 个数看起来仍然不容易,但是我们可以继续分治下去,最终我们只需要考虑 1~2 个数的排序策略,这就是经典的归并排序的思想。

  • 分布式算法:虽然在算法学习的过程中少有接触多进程和分布式等思想。但是随着 CPU core 越来越多,能够被分治法拆解的问题显然更方便进行并行计算,从而节省总体时间。因此分治思想在工程实现上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
小知识:在算法的学习过程中,经常有一种声音是质疑学习这些复杂的算法,实际上在工作中没什么作用。但是算法的学习本质上是一个积累和沉淀的过程,一方面我们可以锻炼出更高效和准确的思维和代码实现能力,另一方面在某些场景下也能尝试利用所学内容。比如我们可能会用分治 + 并行优化执行效率,也可能用分治 + 线段树优化查找效率。掌握好的算法思想,在某些工作场合能发挥出很大的作用。

  • 效率优化:虽然我们不常用并行解决算法问题,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仍然能够帮助我们节省计算代价,代表就是快速幂算法。课程在这里不作展开,我们会在例题部分进一步详细讨论。

对于复杂的原问题:

  • 如果子问题最优则原问题最优,贪心算法。
  • 如果子问题需要全部求解才能求解原问题,子问题互相独立,分治算法。
  • 如果子问题最优不能保证原问题最优,但是子问题之间不会循环(所谓循环,是指从问题 A 拆解出子问题 B,然后子问题 B 又能拆解出子问题 A),考虑动态规划算法。
  • 更加复杂的情况,我们总是可以考虑暴力搜索解决。

动态规划

常用函数

C常用头文件

标准输入输出

1
2
3
#include < cstdio >
scanf()
printf()

标准库

1
2
#include < cstdlib >
qsort()

数学库

1
#include < cmath>

字符串库

1
2
#include < cstring >
memset(array_first_address, NUM, sizeof(array));

C++常用头文件

标准输入输出

1
2
3
4
#include < iostream >
using namespace std;
cin >>
cout <<

算法库

1
2
3
#include < algorithm >
next_permutation(array_first_address , array_first_address + length);
sort(array_first_address , array_first_address + length);

其他技巧 康托展开式公式: X=an*(n-1)!+an-1*(n-2)!+…+ai*(i-1)!+…+a2*1!+a1*0!

这个式子是由1到n这n个数组成的全排列,共n!个,按每个全排列组成的数从小到大进行排列,并对每个序列进行编号(从0开始),并记为X。 比如说1到4组成的全排列中,长度为4,1234对应编号0,1243对应编号1 那a1,a2,a3,a4是什么意思呢?==>> 对1到4的全排列中,我们来考察3214,则 a4={3在集合(3,2,1,4)中是第几大的元素}=2 a3={2在集合(2,1,4)中是第几大的元素}=1 a2={1在集合(1,4)中是第几大的元素}=0 a1=0(最后只剩下一项) 则X=2×3!+1×2!+0×1!+0×0!=14,即3214对应的编号为14。 因此,此题用康托展开式就可以出来了,将abcd…写成1,2,3,4…就行了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long long a[17];

long long fun(long long n) //求阶乘
{
long long s = 1;
for (int i = 1; i <= n; i++)
s *= i;
return s;
}

int main()
{
long long t;
int f[] = {2, 3, 11, 6, 17, 12, 1, 10, 8, 5, 13, 7, 9, 15, 4, 14, 16};
long long sum = 0;

a[0] = 1;
for (int i = 1; i < 17; i++)
{
a[i] = a[i - 1] * i;
}

for (int i = 0; i < 16; i++)
{
t = 0;
for (int j = i + 1; j < 17; j++)
{
if (f[j] < f[i])
{
t++;
}
}
sum += (t)*a[17 - 1 - i]; //康托展开式公式
}

printf("%lld", sum);

return 0;
}

sort()函数

sort函数用于C++中,对给定区间所有元素进行排序,默认为升序,也可进行降序排序。

一般是直接对数组进行排序,例如对数组a[10]排序,sort(a, a+10)。而sort函数的强大之处在可与cmp函数结合使用,即排序方法的选择。

为什么要用c++标准库里的排序函数?

sort()函数是c++一种排序方法之一,相较冒泡排序和选择排序所带来的执行效率不高的问题,sort()函数使用的排序方法是类似于快速排序的方法,时间复杂度为\(n×log_{2}(n)\)​,执行效率较高。

函数名 功能描述
sort 对给定区间所有元素进行排序
stable_sort 对给定区间所有元素进行稳定排序
partial_sort 对给定区间所有元素部分排序
partial_sort_copy 对给定区间复制并排序
nth_element 找出给定区间的某个位置对应的元素
is_sorted 判断一个区间是否已经排好序
partition 使得符合某个条件的元素放在前面
stable_partition 相对稳定的使得符合某个条件的元素放在前面

原帖地址:

蓝桥杯知识点汇总:基础知识和常用算法

参考文章:

LeetCode高频算法实战


蓝桥杯C常用算法
https://excelius.xyz/蓝桥杯c常用算法/
作者
Excelius
发布于
2021年3月20日
许可协议